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南峰偏南

追逐探险的心灵

 
 
 

日志

 
 

“燉煌”一词的音与义  

2010-07-21 09:33:51|  分类: 读书行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燉煌”一词的音与义

 

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高辛氏时代,据春秋战国迄至秦汉的汉文典籍记载,在中国西北部的河套、山西北部及河西走廊地区,一直生活着一支吐火罗人,与月氏关系密切,可能属同一种族,同文同种。(列维、伯希和《吐火罗语考》分析了公元1世纪前后统治吐火罗人的月支王Asioi(Asiani)与其臣民同种,按之史籍,正与月氏、大夏的情形相符合。)

 

吐火罗人与月氏人共同生活在河西走廊地区,当公元前3世纪,月氏与乌孙发生战争时,河西走廊的吐火罗人大部西迁到伊犁河、楚河流域,小部遁入祁边山内,其种族与部落一直保全,未曾离散,只是依附于强大部族,在杂缝内生存。

 

“吐火罗”一词可能来自梵文的音译,有各种异写(或译写):在先秦至秦汉的汉文文献中,称吐火罗人为“大夏”,可能是取自义译;战国至北魏时期的汉文文献中称“敦薨”;西汉时称“燉煌”,“去胡来”,东汉时称“兜勒”;北魏时名“吐呼罗”,唐时称“吐豁罗”(魏至唐时的佛教文献中称“兜佉勒”、“兜佉罗”、“兜沙罗”、“睹货逻”、吐火罗,皆源自梵文Takhari、Tusāra 的音译),吐蕃文、于阗文称Gara、Gar,五代时的文献中名“胡卢”。(王欣《吐火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吐火罗”一词的意思是“大夏”,即是先秦汉文典籍中的“大夏”,张骞使西域时的“大夏”(受匈奴逼迫已经西迁至阿姆河流域的月氏人,后建立贵霜王朝,欧人称以巴克特里亚)。故在西汉汉武帝“据二关、列四郡”之时,武威、张掖(张中国之腋,断匈奴之臂)、酒泉(与霍去病征匈奴、犒劳将士有关)之得名皆来源明白,皆是取自汉名。唯有“燉煌”一词是汉文音译自Tokhara(即吐火罗),是生活在从敦煌至罗布泊广大地域的原住民吐火罗人对其居住地的称谓,或是其他民族的人对吐火罗人的称谓。从汉译“燉煌”字面意思上来说,“燉”者大也,“煌”者夏也,“燉煌”一词即指“大夏”,正是指河西原住民吐火罗人, 是汉文对从先秦以来的、生活在中国北部及河西走廊的吐火罗人的称谓。“燉煌”的取名,只是沿用旧称罢了。
  评论这张
 
阅读(17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