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南峰偏南

追逐探险的心灵

 
 
 

日志

 
 

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2011-01-14 14:58:05|  分类: 读书行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钱存训著、郑如斯编订《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书是李约瑟主编《中国科技史》中《纸和印刷》分册英文本的第三部分的中文译本。全书十章,首章绪论为全书提要,纸和印刷各占三章,先按编年叙述其起源和发展,再以专题讨论二者的技术、程序、应用和艺术,使纵横皆能兼顾。纸和印刷的传播和影响也占三章,最后一章以纸和印刷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功能和影响作为结论。

 

本书有专章讨论纸的多种用途,详细追溯其原始及发展。除书写和印刷之外,其他有关家庭、娱乐和日常用纸,以及文房与装饰用纸,过去的著作甚少有系统的研究,或附会传统说法而未详加考订。本书根据古今中外的实物及文献,追寻最早的证据,以确定各种用途的起源和发展,论前人所未及,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关于印刷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社会上所具有的功能,作者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印刷术对中西书籍的产生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影响程度和性质并不一致:在传播知识方面目的相同但方式不一,在西方,印刷术与机械相结合,逐渐形成一种势力强大的出版工业,导致社会产生强烈的变化;而在中国,印刷一直维持在手工业阶段而没有向前推进,因为和考试制度相结合,对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的相对稳定,产生一定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纸是保存人类思想以及增进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介。

最初时,人们是在纺织物上书写,纸是从纺织物改进而成的一种廉价替代品。纸和纺织物的关系极为密切,不仅最初二者是由相同的原料制成,它们的形体和性质亦极为相似,甚至它们的用途有时也可互易。2

 

纸在发明之后不久即被用于书写,但直至公元3世纪,纸才完全取代竹简和木椟,作为中国书籍的材料。…纸张大量用于各种公文、书籍、名刺、包装、糊窗,以及日常用品,如伞、扇、灯笼,甚至卫生用途。7世纪或8世纪以后,日常物品的纸的替代物已经很普遍,而且纸、纸甲也在应用。9世纪初,以纸印制的飞钱开始替代笨重的金属货币。3

 

印刷术的发明,与经典作品需要大量的复本加以传播有关,无论是儒释道等各种经典及日常所需的历日。1966朝鲜发现汉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刻时代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

 

中国从很早起就开始系统地制作文件,并由专门的史官悉心保管案卷。人们敬重书写,要在社会上超群出众,必须勤奋读书。

 

手工抄写文字,既费时又昂贵。唐代时,手工抄写和印刷复制两者之间的成本比率是十比一。12

 

手抄本已经可以满足帝国的需要。

 

第二章纸的性质与演变

不易磨蚀的材料,用于永久性记录与纪念庆典的铭文,是用于延续许多代的纵向信息传递;易湮灭的材料,则主要用于书籍、文件用其它日常实用文字,主要供同时代人之间横向信息交流。26

 

儒家经典七次刻石。释家经典刻石,规模最大。刻石最能保存经典的神圣经文: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永,皮纸易灭。

 

旧材料被新材料所取代,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缣帛常用于竹简木牍不易胜任的特殊用途,现存文献记载,称用竹简书写草稿,最后写成定本时则书于缣帛。常用缣帛书写的有占卜筮祝之书、地图、向祖先或鬼神祭祀献牲时的祝辞,记录帝王传于后世的诰训以及纪念贤臣名将的功绩伟业。34

 

古今中外一切纸张的定义

造纸的原理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纤维及帘模。

 

纺织品与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仅在初期都是用同类的材料制成,而且具有类似的物理形状与性质,就其用途而言,也常是可以互相代替的。37

 

除以人力加工制成成张的纤维之外,也有原始形状为薄片的天然材料如兽皮、树叶及纸草,这类物质都曾被人类用于书写。

1990年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发现三片残纸,上有隶书的药名。

 

虽早在公元1世纪前即用纸书写,但直至东晋,竹木简牍的书籍才完全被纸制的书籍取代。汲冢竹书被发现后,却是抄写在纸上,收藏于皇家图书馆。且晋代的书目中,对所有的书籍称卷,而不像汉时称篇。

 

敦煌遗书中纸多是麻纸及楮皮纸,但藤纸少见。

 

第三章造纸的技术与方法

 

唐代,麻纸被政府指定用于诏令和一般文书。集贤院学士每月御赐四川麻纸五千番。54

唐代规定白藤纸用于赐予、征召、宣索和处分的诏书;青藤纸用于道观荐告词文;黄藤纸则用于敕旨、论事敕和敕牒。《翰林志》

 

自唐中叶后,竹逐渐替代麻、藤成为造纸的主要原料。

 

穀、楮、构不同种类的桑科植物,常被混淆。

 

唐宋时代楮纸可被制成多种物品的替代品,同时也用于糊窗、书籍。楮纸是一种流行的书写纸,敦煌吐鲁番的写本都是楮纸。

 

包裹纸、火纸、卫生纸,多用稻草茎秆制成。

 

虽然纸字从幺旁滋生而来,但纸不一定就是丝所制成。很多幺旁的部首的字,如绳、结、缌等,也只说明所代表的是一种纺织物,或近似的物体,而不一定是以丝制成。纯以丝质纤维制成的纸,今日至今未有发现。早期文献也无任何纯丝造纸的记载。61

 

居延、灞桥等古纸残片,并没有明显的帘网印文,说明3世纪以前所使用的是布制的浮式帘模。自4世纪起始,开始用竹丝编制的浸式帘模。66

 

纸的着色:最早的着色纸张可能是汉代的赫蹏,公元3世纪孟康称之为染纸素令赤而书之。若今黄纸也。72

 

糨糊的配制:一般以面粉或淀粉为主要材料,掺入白芨提高粘度。陶宗仪《辍耕录》:前代藏经,接缝处如一线,日久不脱,何也?古法用楮书汁、飞面、白芨末三物调和为糊,以粘接纸缝,永不脱解,过如胶漆之坚。77晋葛洪已在《抱朴子》中记载:作糊之白芨。

 

第四章纸的用途和纸制品

纸可以成这各种物品的替代品。

纸最早大概用于包裹和衬垫器物,在东汉初开始代替竹帛用作书籍的材料。三四世纪作为文房用具,扇,伞;五六世纪,名刺、风筝、灯笼;七世纪,用作家庭祭祀,甚至服饰、甲冑、纸帀、纸牌等。82

 

现今发现的西汉的纸上有文字和图画,但文献中没有记载用纸作书,公元76年时,记有简、纸经传,是纸与简并用。西汉悬泉置中发现的有字残纸,非长篇的著述。纸在公元后才用于制作书籍和文件。83

 

名刺或拜帖,起源于汉代,用木简书写文字,作为通候之用。以纸取代木简,大约是五六世纪,将拜访者的姓名、籍贯、官阶常书于名刺上。名刺大约宽二三寸,初为白色,唐代用红色。访客在拜访官邸或私宅时,必先呈递一张书写拜访来意的便条,在拜访者被接见前,通常主人先在名刺后签署。90

 

在家庭祭祀和宗教场合中,用纸代替实物已经是社会上一种通行的风俗。96

 

6世纪的《颜氏家训》中:故纸有五经词义及圣贤姓名,不敢秽用也。

为处理受崇拜的字纸,在街头和寺院的庭院中,常建有字纸炉,以焚烧收集到的记有文字的废纸屑。102

 

纸被或纸褥主要是僧侣、道士或文士在冬天保暖用的。宋代的文献中常被用作酬赠的礼品。105

 

纸甲大约始于中晚唐。徐商拜河东节度使时,置备征军凡千人,襞纸这铠,劲矢不能洞。新唐书卷113

 

黄金纸甲。唐宋已来,皆用江淮两地制纸甲武装水陆两军。明代《武备志》记载更详。

 

纸张质地柔软,价廉,用纸来包裹其他物品。如唐代有纸囊贮炙茶。有纸帕衬垫。唐末有用纸包裹鹦鹉的。南宋时,朝廷将钱用纸包后赐予官员,谓纸包。113

第五章中国印刷的起源与发展

《左传》:前578年晋楚盟誓,将盟约常制成三份,立盟双方各执其一,另一份昭告神灵;《汉书》:前186年,高皇后广封侯爵,把列侯功劳簿的正本存在太庙,而将副本存入官府。

 

公元923,贯休的《禅月集》诗集在蜀地印刷。五代是印刷繁荣的时代。

《大藏经》的早期印本。973年《开宝藏》: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岁奉敕雕造。

熙宁辛亥岁仲秋初十日中书劄子:奉

圣旨:“赐大藏经板于显圣寺圣寿禅院印造”。

提辖勾印经院事演梵大师  慧敏等。

 

启蒙课本《童蒙训》。

1974山西应县辽代《蒙求》。

 

1711年清武英殿刻印《御制文集》,卷一为敕谕。谕户部:

 

 

第十章纸和印刷术对文明的贡献

约1150-1170年原籍钱塘的福建建安书坊主王叔边,印本中的牌记:355

本家今将前后《汉书》

精加校证,并写作大

字锓板刊行,的无差

错。收书  英杰,伏望

炳察。钱塘王叔边谨咨。

 

印刷术在中国社会和学术上的功能

中国文化有广泛的文献传统。中国文献的多产性、连续性和普遍性最为突出。356

印刷术最初在中国出现,是受到当时佛经的大量需求所激发,经过了二三百年,儒家经典和其他著作才开始印行。10世纪时,大型刊印儒家经典的计划实行,后唐冯道、后蜀毋昭裔刻印儒家经典。

 

儒学的复兴,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繁荣。科举考试盛行,考试内容是以儒家著作和思想为基础。这考试而编印书籍、类书、文选、诗文。促进印刷事业的发展、繁荣扩展的动力。

 

印刷在中国社会有强烈的对知识的保存与传播的道德意义。也是促进印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纸张和印刷促进思想的传播、帮助维持中国文化传统,也使政府和社会上各种公私事务得以顺利进行。

 

纸与印刷术在社会上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并不完全是印刷术影响社会变革,各种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印刷术发展或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360

 

 

  评论这张
 
阅读(422)|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